欢迎来到m6体育app官网网站!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来源:m6体育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03 23:34:05 浏览量 : 21 次

  通过长沙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转化平台的悉心服务、成果转化模式的不停地改进革新,一项项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在这里“走出深闺”,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长沙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慢慢地加强,为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长沙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达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

  近年来,长沙依托充足的科技资源,不停地改进革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建立和拓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中南大学教授李新海将冶金物理化学基础原理应用于有色金属能源材料领域,初步研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003年11月,李新海带着自己的锂电材料制备工艺技术入股,与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的新材料。

  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李新海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得以成功转化。而凭借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投产第一年即实现出售的收益1.84亿元、利税1560万元的骄人业绩。2007年,该公司出售的收益达到5.5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厂商。2008年,该公司出售的收益达到8.2亿元。

  正如一位科学技术人员所说,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是市场需要。在长沙,除了已有科技成果的转化,许多企业还会依据自己战略发展的需要,主动提出课题,委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最终形成处于市场领头羊的技术与产品,这种双向互动的转化方式使自主创新变得更有针对性。

  湖南精诚特种陶瓷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至今,从始至终保持着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公司CEO杨政说,“我们从始至终与清华大学合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公司了解到工程机械泵车管道易摩损的问题后,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超耐磨轻体混凝土泵车管道,通过在三一重工等企业的产品中应用,收到很好的转化效果,每年可节约大量钢材。”

  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和记者说,“长沙一直在探索灵活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不仅鼓励高等院校和科学技术人员利用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创新与创业、研究与开发的内在统一,吸引社会投资和合作,兴办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以自主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而且结合院校的科技开发优势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支持企业与院校组建紧密的产学研联合体。此外,还通过院校转让、企业购买、技术招标、服务外包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雄厚的科研力量,迫切的社会需求,在长沙这块创新热土上交互碰撞,谱写出了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自主创新的精彩篇章。长沙的高新技术产业就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慢慢地发展起来的。

  在生物医药产业,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的发展引人瞩目。该公司2002年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注册成立,是一家从研发起步的新兴药品生产企业。

  “公司自成立就制订了‘量体裁衣,循序渐进’的科技发展的策略,坚持把出售的收益的10%用于研发,采用不一样的科研投入模式,推进新药技术创新。我们在搞自主研发的同时,还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委托他们完成一些新药技术探讨研究,在药品注册完成后,公司对成果进行转化。”华纳大药厂董事舒洪说。

  2003年,华纳公司委托以长沙华美医药研究所为主的开发团队,开展西药原料药甲磺酸帕珠沙星的生产技术探讨研究。2006年初,此项科研成果在华纳公司的生产线上转化为产品。“仅甲磺酸帕珠沙星一种原料药,每年就能给公司带来2000多万元出售的收益。”舒洪说。崇尚创新,注重借“外脑”搞研发,让华纳公司尝到了甜头。目前,华纳公司已获得了58个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可以支撑公司10年的发展,其中一批新药成果已经打开市场。去年公司出售的收益达到了1.8亿元。

  在电子信息领域,以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湘邮科技、长城信息为骨干,形成了金融、电信等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以威胜电子的智能仪表、银河科技与银佳集团的金融机具等强势品牌为代表,形成了机电仪表智能化设备产业链;以宏梦卡通、山猫卡通、三辰卡通等一批动漫制作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国内知名的动漫产业,“蓝猫”等原创动漫制作产量已占全国的50%以上。

  在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聚集了金瑞科技、博云新材、杉杉新材、科力丰新能源、神舟科技、晶鑫科技、大陶科技等企业40余家,形成了以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系列、超硬材料及复合材料系列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湖南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技术、红太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太阳能光伏技术等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使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初具雏形。

  据统计,去年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161亿元,同比增长26.7%。

  中联重科是一家17年前由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以50万元投入改制创办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年产值246亿元、利税超30亿元的企业。

  1992年,刚刚成立的中联重科瞄准被国外产品占领了80%市场占有率的混凝土机械,科研人员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不断融入高新技术,使产品性能慢慢地提高,很快为市场所认可。短短几年间,中联重科迅速成长为国内惟一的全系列混凝土泵制造商,不仅在市场占有率上拥有多个“第一”,而且去年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

  中联重科副总工程师崔玉芳说,目前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耐磨材料技术、高强度合金钢焊接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混凝土超高压泵送技术等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中联重科在自身实现“科技产业化”的同时,以引领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为己任,充分的发挥企业国家技术中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优势,搭建共性技术探讨研究平台,加大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的投入,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骨干和引领作用,并通过“产业科技化”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如今,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为核心,长沙已形成了有30多家规模企业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去年,整个集群的产值突破500亿元,成为长沙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依托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长沙的产业集群战略已初显成效。据统计,去年全市6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107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1%。能预见,产业集群的不断形成与加速发展,必将引领长沙经济展翅腾飞!

/
cache
Processed in 0.004772 Second.